本文对古代词牌《婆罗门引》的来源和演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字数、平仄、用韵的固定格式及其各种变格展开详细说明,还列出了例词作品,供读者学习、欣赏和借鉴。
文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本平可仄,★表示本仄可平。
更多注解见: 古代词牌的词格凡例

  婆罗门引,《梅苑》词名《婆罗门》,段克己词名《望月婆罗门引》。  按唐《教坊记》有《婆罗门》小曲,《宋史·乐志》有婆罗门舞队。《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也。开元中,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理道要诀》云:“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属黄钟商。”宋词调名疑出于此。

格 一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句)★□★■■□□(韵)☆□★■□□(韵)★■☆□☆■(句)☆■■□□(韵)■☆□★■(句)★■□□(韵)
  ☆□■□(韵)■★■(豆)■□□(韵)★■☆□★■(句)☆■□□(韵)☆□☆★(句)★☆★(豆)☆★★☆□(韵)☆★■(豆)★■□□(韵)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
佳人未逢。叹此夕、与谁同。望远伤怀对景,霜满秋红。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凝泪眼、立尽西风。
--曹 组

格 二
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
  □□■■(句)□□□■■□□(韵)□□■■□□(韵)■■□□■■(句)□■■□□(韵)■■□□■(句)■■□□(韵)
  ■□■■(句)■■■(豆)■□□(韵)■■□□□■(句)■■□□(韵)□□■■(句)■□■(豆)□□■■□(韵)□■■(豆)□■□□(韵)


浮云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相逢共绕东篱。点检尊前见在,人似晓星稀。对满山红树,叶叶堪题。
大家露顶,任短发、被风吹。只恐黄花人貌,不似年时。杯添野水,更何用、频频望白衣。沈醉后、携手方归。
--李俊民

格 三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句)■□□■■□□(韵)□□■■□□(韵)■■□□□■(句)□■■□□(韵)■■□■■(句)■■□□(韵)
  □□■□(句)■■■(豆)■□□(韵)■■□□■■(句)□■□□(韵)□□■□(韵)■□■(豆)□□■■□(韵)□■■(豆)■■□□(韵)


风涟乱翠,酒霏飘汗洗新妆。幽情暗寄莲房。弄雪调冰重会,临水暮追凉。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
双成夜笙,断旧曲、解明崄。别有红娇粉润,初试霓裳。分莲调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晕切、一盼秋光。
--吴文英

格 四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句)■□□■■□□(韵)□■■(豆)■■□□(韵)■■□□□■(句)□■■□□(韵)■□□□■(句)□■□□(韵)
  ■□■□(韵)■■■(豆)■□□(韵)■■□□■■(句)□■□□(韵)□□■□(句)■■□□□■□(韵)■□■(豆)□■□□(韵)


江南地暖,数枝先得岭头春。分付似、剪玉裁冰。素质偏怜匀澹,羞杀寿阳人。算多情留意,偏在东君。
暗香旋生。对淡月、与黄昏。寂寞谁家院宇,斜掩重门。墙头半开,却望雕鞍无故人。断肠处、容易飘零。
--无名氏


添加与《婆罗门引》相关的内容

标题栏目
原文作者所属专题 验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文学交流微信群二维码
诗词分享微信群二维码
微信公众订阅号二维码
微信投稿小程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