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虎
  • 积分:48636
  • 等级:一等诗仙
  • 时间:2016-01-21 08:53:33
  • 楼主(阅:12887/回:0)大寒不寒,古人这样煮酒吟诗(转贴)

        儒风大家

    资料图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以后的节气是立春,是新的循环的开始。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之所以称为大寒,就是说这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尽管如此,大寒一般在腊月中,过了大寒,还有十几天就要过春节,立春也将要到来。谚语说,“大寒过了就是年”,大寒前后,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高高兴兴地准备过年。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白居易在诗中说,大雪连续下了五日,竹柏都冻死了。可见在古代大寒是很难熬的。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

    游慈云

    宋·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评论/回复标题:  

    评论/回复内容:
    验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 匿名发表需要输入验证码!
     
    文学交流微信群二维码
    诗词分享微信群二维码
    微信公众订阅号二维码
    微信投稿小程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