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一意孤行 |
拼音 | yī yì gū xíng |
释义 |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出处 |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故事 | |
示例 |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
同义 | 自以为是 泥古不化 顽固不化 死心塌地 执迷不悟 独行其是 |
反义 | 博采众长 虚怀若谷 |
查阅 | 1874 次 |
诗句 |
◆ 『灵魂呐喊』西川:一个人老了 沉重的落下!?露水是凉的。音乐一意孤行。他看到落伍的大雁、熄灭的火、 ◆ 『灵魂呐喊』于坚:飞行 我可以在思维的沼泽下去扒开泥巴一意孤行但我不能左右一架飞机中的现实我 ◆ 『灵魂呐喊』施茂盛:诵者 诅咒请记住这地狱的赞美中间正是一意孤行的魂灵错落有致地攥在别人的手心 ◆ 『灵魂呐喊』钟鸣:观马 石头拾掇着它们的剧痛马群在春天一意孤行什么样的艳丽和古旧跨上马匹丝绸 |